895软件园

极端天气公司该不该通知居家办公

时间:2023-04-11 16:16:30 来源:895软件园

暴雨天不去上班能认定旷工或者克扣工资吗?要结合三防指挥部的要求,如果三防指挥部对极端降雨天气实行四停,该通知属于行政决定,用人单位有必须遵守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仍然执意违反,强行要求员工正常出勤上班的,员工可以拒绝,且此行为不构成旷工。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道路已经抢通且恢复了正常通勤条件,劳动者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制度规定按时返岗工作,除非用人单位通知继续居家办公。极端天气导致延发工资算不算拖欠?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生活不能像往常一样正常运转。用人单位对其拖延发放工资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极端天气公司该不该通知居家办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暴雨天不去上班能认定旷工或者克扣工资吗?

要结合三防指挥部的要求,如果三防指挥部对极端降雨天气实行四停,该通知属于行政决定,用人单位有必须遵守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仍然执意违反,强行要求员工正常出勤上班的,员工可以拒绝,且此行为不构成旷工。

如果员工上班的道路上危险或者已被淹没,没有办法通过交通工具正常到单位,客观上无法上班,用人单位不能以旷工处理员工。但如果员工距离单位的道路没有受到暴雨的影响,则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故不上班。

但是,这两类人还是要坚守岗位:

1、因暴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维护人身利益必须出勤的,如交警部门的协警人员、交通救援人员、野外施救人员等;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为维护正常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必须出勤的,如线路、铁路抢修员等。

暴雨期间上下班发生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

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以及《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约定的其他情况的,应认定为工伤。

劳动者因道路阻断居家办公工资怎么发?

居家办公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弹性用工方式。它与员工到办公场所岗位工作的差异只是工作地点特殊。如果员工居家办公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在岗一样,用人单位自然也应当视同员工在岗工作一样计发工资。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道路已经抢通且恢复了正常通勤条件,劳动者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制度规定按时返岗工作,除非用人单位通知继续居家办公。

极端天气导致延发工资算不算拖欠?

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生活不能像往常一样正常运转。如果因用人单位无法执行银行系统代发工资或者用人单位自身网络异常无法及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一旦拖延原因消失,应立即足额发放工资。对于生活紧迫的劳动者,应当事先发放。用人单位对其拖延发放工资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极端天气公司该不该通知居家办公相关阅读:

城市发展期待“职住平衡”

近日,“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6.5小时”登上微博热搜,通勤时间广受职工关注,本期调查栏目联合申工社做了一项关于上班通勤时间的在线调查,选题引起网友关注,共计15600余名网友参与投票。

经过调查,事实上为解决职工通勤之苦,不少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帮助职工,城市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职住平衡”。

■梁嘉蕾 摄影 展翔

电动车也是职工上班通勤的一种交通方式。

超长距离的通勤下,疲惫的职工在地铁上睡着了。

超半数网友单程通勤

在0.5小时至2小时之间

在投票的第一问“你每天通勤时间多久(单程)”中,31%的网友选1小时以内,34%的网友选择了1至2小时,总计超过投票人数一半,也就是说,超三成受访职场人每天通勤超过2小时。评论区网友“李文攀”表示,“1至1.5个小时是自己工作这么多年来接触到的人的常态。”选择“2至3小时”“3小时以上”极限通勤的人数虽然占比不高,分别占据投票总人数的5%与2%,但背后的具体人数不容小觑,竟有千余名受访职工每日承受着极端通勤之苦。

评论区内,分享自己超长通勤故事的网友也不在少数。网友“倪”每日的上班通勤要从嘉定到静安,“40公里不到,需要换4趟地铁去市区兜一圈,单程1小时45分钟。”网友“Harden-X夏嘉毅”表示“来回四小时就是我,家奉贤公司东昌路。”更有网友家住太仓,在浦东上班,来回160公里,自驾加上地铁的通勤方式已经跑了10年。还有不少居住在崇明、昆山、金山的网友发声,他们的通勤时间普遍单程2小时左右。

对于投票中“你每月的交通费用”这一项,“200—500元”这一选项有5678人投票,占据了投票人数的36%,结合多数职工以地铁公交和自驾为主要出行方式,评论区内大部分网友也都对交通费表示接受。

辗转通勤背后

多是打工人的无奈选择

热搜新闻中,家住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金小姐在杨浦区上班,先骑电瓶车、转公交、坐地铁、换班车,最后步行,通勤路上不断更换交通工具,单程也要耗时3小时15分钟。金小姐也表示,“不是没考虑过自驾,开车单程在100公里左右,早晚高峰单程也要将近2小时,加上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每月花费要在5000元左右。”

调查引发热议,侧面印证了职场人士对通勤的高度关注,也揭示出当代打工人的无奈选择。

在静安寺上班的李先生由于公司附近的租金高昂,选择居住在靠近7号线终点站的宝山顾村地区,“房租是便宜了,但是上班要一个半小时,每天公交转地铁。”李先生格外提到,由于租住的小区规模大,光是从楼里走到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就要十几分钟,“走路也是通勤的一部分,下班坐在公交车上都是像我一样的,一车人挤得前胸贴后背,到小区门口还要再走进去,实在太累了。”

由于难以忍受如此长时间的通勤,李先生先后搬到了大场、真如等地,现在他上班仅需20分钟,但也从整租的一居室换成了合租房。

同在中心城区上班,应届毕业生陈小姐确定工作单位后再租房,她格外考虑了通勤问题,“那时候有两套房子供选择,租金两边都一样,有一套环境更好,还是民水民电,但是距离地铁近2公里,上班走路的时间一下就增加了。”为此,靠近地铁口一套商水商电的公寓成为陈小姐最后的选择,通勤如今对陈小姐来说很轻松,“从出发到进入办公室,基本可控制在半小时内。”

正如调查评论区网友“Memory”所说:“为了不抑郁,在公司旁边租了房,这下好了,交完房租更抑郁了。”“Memory”的这条留言也被众多网友点赞。

根据调查,地铁是职场人士的主要通勤方式,在上海像李先生一样通勤需要1至2小时的职工较多。然而,长距离坐地铁上班也往往意味着需要居住在地铁线路的终点站附近,碰上恶劣天气,这样的出行更加倍受挑战。

9月14日,台风“梅花”向上海袭来,台风橙色预警信号高挂,当日晚间不仅狂风乱作,在晚高峰时间不少地区更是下起了暴雨。上海发布提示晚上9时起,上海地铁地面、高架线路采取缩线或停运等措施。看到这条消息时,就职于某金融企业的职工小徐正在赶项目节点,他居住于闵行浦江地区,上下班需要浦江线转8号线才能到达,两条线路都有路段在停运范围内。

“单位也发提醒了,让大家早点回去,但我手上的活今天必须做掉,否则影响整个项目。”小徐大约5点半看到了地铁停运的消息,拼命赶工总算搭上了晚上9点前的末班车,“下了地铁以后,车站出口站了好多人,大家都在等网约车过来。”通常小徐靠走路解决最后的1公里,但在台风天,小徐觉得有些危险,“只能不停选追加车型,最后比平常打车回去的价格贵了大概三四倍。”等待近10分钟后,小徐终于坐上了回家的车。

解决通勤苦

企业城市皆在行动

超长距离通勤的背后,填满了打工人的酸甜苦辣。为了解决通勤苦,城市企业皆开展了行动。

在上海,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短短10余年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经达到世界前列,轨道交通14号线、15号线、18号线的开通极大缓解了闵行、浦东等地区市民的出行难题。居住在银都路的小张去桂林公园附近上班,以往乘坐公交需要一个半小时,现在乘地铁缩短为40分钟,过去要辗转多条路线才能从航头到平凉路上班的王女士,现在只需坐上一部18号线就能到单位。被称为“最强换乘王”的14号线通车后,沿线横穿上海五个区,分流了2号线的客流压力,让依赖地铁的都市职场人多了一个选择。

除轨交建设外,“职住平衡”常常被学者专家视作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职住平衡”反映的是居住功能和就业功能在一定规模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匹配程度,合理的职住关系有利于减少通勤量和交通拥堵,也有利于降低通勤时间,改善人们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而通勤效率是测量“职住平衡”的核心指标。为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措施,支持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规划建设,将实现更有机的“职住平衡”。

另外,为解决职工通勤,不少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部分企业为职工提供交通补贴,每月发放交通补贴、租房补贴等;还有企业位于较偏远地区,始终十分重视保障职工通勤。江南造船厂位于长兴岛,全厂共有两万余名职工,有人居住在岛上生活区,也有职工家住上海市区,为解决这部分职工的超长距离上班难题,企业准备了近100辆通勤班车,造船厂职工小李自豪地告诉记者,“你只要说出居住的大致地区,我们一定有班车能把你送到那里。”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推行人性化措施,例如遭遇台风这种极端天气,很多企业鼓励员工居家办公,笔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根据上海2019年修订的《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规定:“应当上班而不能按时到岗的职工,要及时与本单位联系。职工因气象灾害红色预警造成误工的,用人单位不得作迟到、缺勤处理,不得扣减工资福利,不得用法定假日、休息日作补偿,不得以此理由对误工者给予纪律处分或解除劳动关系等。”

热门下载

相关推荐